今年7月份,國家發改委選擇了5省8市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的13個試點,陜西成為了首批試點之一。而十七屆五中全會關于加快經濟發展模式轉型中提出了五個堅持,其中有一個著力點就是要堅持構建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,要加大低碳技術創新、發展循環經濟,進一步促進低碳化的生活。"低碳"、"環保"再次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。
隨著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,選擇私家車出行的人不在少數,汽車多了,同時也造成了行路難、空氣污染、噪聲污染等現象;另外像垃圾成堆、水源污染等問題也接踵而至,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: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,走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。
作為一個普通的居民,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到低碳消費呢?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表示,樹立低碳化的消費觀和價值取向尤為重要。
吳剛:你比如說家具、用電器的選擇上,我們可以選擇一種低排放、低污染的。同時呢,由于大城市的交通擁擠,我們盡量步行。在選擇交能工具上我們可以選擇節能環保的交通工具,包括我們現在提倡和推廣的電動汽車、新型燃料汽車,再包括我們公共的一些行為和責任上我們要充分體現,你比如高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出來,那這個排放出來要徹底地消滅它是不可能的,我們要回收它,目前最好的是植樹,完全可以做到碳中和。
吳剛認為,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,低碳經濟的利用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。眼下正值冬季供暖期,一些小區暖氣太熱,另一些小區暖氣卻不暖,如果可以將低碳經濟的思路運用到供暖上,這一問題便會得到很大的改善。
吳剛:就是說我們屋子里面如果有人的運動,它肯定有排放,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感到屋子非常熱,實際上我把熱能排放出來了。那如果我們把排放的熱收集起來,熱的時候我們把它排放走,循環到其他地方,涼的時候我們通過循環,它又來了。再就是我們要綜合利用再生資源。像太陽能,我們在墻體屋面設計上,我們要進行太陽能光輻板設計,我們接受陽光的話,它是一面就達到一種恒溫,我們不采用其它設施我們都感覺到很暖和。
正如吳剛所說,低碳經濟、低碳生活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,而越來越多的人樹立低碳消費觀和價值取向,也直接影響著低碳經濟領域的投資。專家分析,除了節能環保類產業有較大的發展前景以外,碳金融和低碳教育培訓將會成為熱點投資領域。
吳剛:碳金融,你這個排放大的話,那么你要付出一定的成本,低的話你就獲得一些補償,這就引發了我們經營體制的建設和產品創新。同時呢,另一個投資,我看好的就是低碳教育培訓。就是說給你進行低碳化的資詢,怎么消費、下步怎么選擇,它專門有這些機構,給你去指導。
發展低碳經濟需要研發新的技術,一些居民不禁開始擔心:為了追求低碳、環保的美好生活,會不會給大家帶來更大地經濟負擔呢?
吳剛:向低碳化過程貼近的時候,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,需要技術創新,需要我們監測體系的建設,我們要付出很大的思考去解決這些問題。因此說,真正地達到低碳化需要花費的成本是比較高的。但是要達到它,進入那個境界,我們生活的消耗都是最低的一種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