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美麗的伊犁河由東向西,流過遼闊而富饒的河谷盆地,我的家鄉就在那最西邊。”郭麗娜委員的家鄉,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。身為少數民族(錫伯族)委員,她對家鄉和當地牧民有著深厚的感情。
先試點后推廣 推進標準化的牧民定居
郭麗娜委員首先提到了這次新疆部分地區暴雪嚴寒的受災情況。她說,牧區牧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很弱,牧民生產生活極為困難。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措施,就是推進標準化的牧民定居,即牧民定居點具備通水、通路、通電條件;有住房、棚圈、草料地、林地;學校、衛生室、商店、文化室、技術服務站與之配套。
郭麗娜委員介紹說,在牧區冬季,不下雪是嚴重旱災,雪下大了又成雪災,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雪崩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,給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脅。牧民年年受災,國家和自治區年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救災。而建設牧民定居點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,從根本上改善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。
目前新疆共有牧民30萬戶左右,近150萬人。由于自然條件較差、生產方式單一、自然災害頻繁等原因,牧民年收入僅2000元左右,與農民收入差距有擴大的趨勢。截至2009年年底,新疆實現標準定居的牧民達到10.65萬戶,占牧民總數的38.6%。推進標準化牧民定居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。
郭麗娜委員認為,在推進標準化牧民定居工作中,政府應該進行調控和合理引導,最好在牧民相對聚集區建立示范工程,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再加以推廣,使牧民能夠看到定居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,從而主動搬進定居點。
促進牧民定居 建材產品要注重生態綠色化和本土化定居,就要蓋房子。當被問及在促進牧民定居的過程中,建材行業應注意哪些問題時,郭麗娜委員略微思考后說,建材行業應該注重材料的生態綠色化和本土化。
她說,牧民定居點點多面廣,相對不是很集中,并且大多數都在生態環境相對較好的未開發的保護區。因此,建材產品必須要環保,做到生態綠色化,否則就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影響。而建材的本土化就是要和牧民的生產、生活方式盡可能貼近,比如色彩、樣式等方面要遵循地方特色,符合牧民的審美感覺。另外,由于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限,如果從外部引進建材產品,有時交通運輸成本會比在當地建廠生產還要高。因此,有關部門應該根據定居點的具體情況,有針對性地鼓勵企業在當地建廠生產建材產品,吸納牧區剩余勞動力就業。這樣還可以擴大牧民的生產方式,增加就業渠道,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,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。